青春聚力双赋能,广商学子绘就潭下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9 14: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从非遗糕点的文化新生到山林绿意的持续守护,从鹰嘴桃的果香飘远到月光糕的甜香传扬,广州商学院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以青春为笔,在梅州市五华县潭下镇的土地上写下两重答卷——既让乡土产业借数字东风远航,又让绿美生态画卷随岁月铺展,用专业与热忱诠释着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多样担当。而这份答卷的背后,离不开校地同心的坚实支撑。

揭牌筑基:校地携手拓平台

实践期间,在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队员们的见证下,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蓝乐钿、会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员唐静霓、会计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赵巍、会计学院团委书记张桂明与潭下镇党委副书记李小娟、潭下镇团委副书记孔豫文共同为“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五华县潭下镇工作站”庄严揭牌。

红绸落下,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实质化新阶段。该工作站的成立,不仅为广商学子扎根潭下开展实践提供了稳定阵地,更搭建起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赋能于一体的多领域合作平台,让“青春力量”与“乡土需求”精准对接有了长效载体。

(图为揭牌仪式现场)

以文化赋能,以数字为钥,激活乡土产业文化基因

对潭下镇而言,无论是清甜多汁的鹰嘴桃,还是软糯香甜的月光糕,都是乡土产业与文化记忆的鲜活载体。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以“数字传播”为钥,持续为本地产业注入文化动能。

鹰嘴桃的“数字名片”:从镜头到市场的延续

去年,队员们聚焦潭下镇鹰嘴桃产业,深入果园拍摄宣传视频,镜头里不仅有挂满枝头的饱满果实,更有果农清晨采摘的忙碌身影、鹰嘴桃与客家农耕文化的渊源故事。今年,这段视频被正式投放至“潭下电商”平台,成为助力鹰嘴桃打开销路的“数字名片”,让果香随着屏幕里的乡土故事飘向更远的地方。

月光糕的文化溯源:深挖非遗里的客家文化脉络

而今年,服务队的镜头转向了非遗美食月光糕。队员们深谙“文化是根,故事是魂”,一头扎进月光糕的“前世今生”:在创作工坊里记录“三蒸三晒”的古法细节,向张厂长、传承人张金良追问工序演变,从《(民国)五华县志》中溯源中秋祭祀传统,最终梳理出“形似皎月得名,借‘糕’谐音寄寓团圆登高”的完整文化脉络。

(图为采访现场)

在此基础上,他们精心拍摄月光糕产业宣传视频,从糯米研磨的细腻声响、木槽压糕的传统技法,到直播间里的青春推介、文创包装的文化巧思,全方位展现这道非遗美食的“前世今生”。

从纸页到传播:让每一份乡土记忆都有回响

“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藏在它背后的乡土记忆。”队员们带着这份初心,将收集的故事、工艺整理成图文资料——这些资料既化作了文创设计的灵感:融入围龙屋、月亮元素的包装,让“土特产”升级为“文化伴手礼”,专属IP形象“瑶瑶”更成为月光糕的鲜活代言人;更成为“非遗+直播”的核心素材:策划组把“三蒸三晒”的匠心写进脚本,主播们将中秋团圆的故事融入互动,近八千人次的观看量,让月光糕的甜香与客家文化的温情透过屏幕传向远方。

(图为直播现场)

校际协同:构建产业赋能闭环

这份文化赋能并非孤军奋战。服务队联动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月光糕食品加工小队”,形成“市场端+生产端”的闭环:直播与视频收集的消费反馈指引工艺优化方向,实验室的成分分析、质构数据则让传播内容更具专业说服力。正如指导老师张桂明所说:“青年智慧的碰撞,让传统产业既守得住本真,又接得住市场。”

(图为两队合影留念)

生态接力:让绿意扎根潭下沃土

在文化赋能之外,服务队的青春足迹还印刻在潭下的山林间。为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他们已连续两年以行动续写“爱绿植绿护绿”的承诺。

去年盛夏,队员们先与潭下镇林业站深入交流,摸清生态现状与规划,随后挥锹铲土,沿239省道种下近300棵大红花树苗,为道路缀上鲜活绿意;今年,他们将目光投向更深厚的“绿色传承”——为上围村潭下圩的百年古榕树拍摄宣传片,以古树的视角讲述客家人与山林共生的智慧,让“守护绿意更长久”的理念随镜头深入人心。

(图为去年队员播种照)

从播撒新苗的锄头到记录岁月的相机,变的是行动形式,不变的是“让潭下更绿”的初心。两年来,树苗扎根生长,古树故事传扬,服务队用青春接力诠释着:生态保护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代代相传的责任。

(图为今年队伍合影留念)

青春答卷:在乡土间书写多样担当

从揭牌筑基到产业传播,从电商破圈到绿植守护,会梦起航客家非遗服务队在潭下镇的实践,勾勒出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既以工作站为支点深化校地协同,又守护文化根脉、呵护自然生态,让产业赋能与绿美建设在青春力量中相互映照。

如今,月光糕的甜香里飘着电商的活力,鹰嘴桃的果香中藏着视频的温度,潭下的山林间跃动着青春的坚守,工作站的牌匾下跳动着校地同心的脉搏。这群广商学子用实际行动证明:青年力量可以是直播间里的文化讲解员,可以是镜头后的产业宣传员,也可以是山林间的绿植守护者。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他们正以多元担当,助力潭下的文化更活、生态更绿、产业更兴、未来更可期。

(图为团队大合照)

通讯员:谭嘉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