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景德镇学院“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实践团走进浮梁县城北社区,开展陶瓷非遗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9 13: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凯强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张凯强)近日,景德镇学院“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实践团走进浮梁县城北社区,开展陶瓷非遗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趣味教学为抓手,聚焦陶瓷文化传承,为社区学前儿童带来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非遗启蒙体验。

实践团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在社区活动中心,团队成员们以“陶瓷元素沉浸式教学”的创新模式,打造文化传承课堂。孩子们跟着团队一起欣赏融入陶瓷元素的手偶表演,团队成员手持印有青瓷碗等图案的文化卡片,带领孩子们开展“陶瓷词汇认知赛”。当孩子们成功将“cí qì(瓷器)”“táo yáo(陶窑)”等词汇与图案对应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这种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教学的方式,让抽象的陶瓷文化化作可感知的具象体验,有效激发了儿童对陶瓷文化的兴趣。

孩子们参与比赛

“从前,有个小工匠想做出最精美的青花瓷……”团队成员用生动语言讲述《古代小工匠的制瓷趣事》,配合陶瓷工具模型演示,将拉坯、施釉等制瓷工序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场景。在“非遗故事小剧场”环节,孩子们争相扮演“小工匠”“窑工爷爷”等角色,复述故事片段中关于制瓷工艺的细节。扮演“小工匠”的小朋友认真地说:“要做出会讲故事的瓷碗!”稚嫩的表达中透着对陶瓷文化的好奇。此外,队员们还引导孩子们演绎与陶瓷相关的传统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制瓷技艺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让陶瓷文化传承与品德教育同频共振。

孩子们扮演角色

在故事剧场后,团队带领小朋友们进入“微型捏瓷体验”环节。成员备好高岭土坯料与雕刻工具,示范捏制瓷碗的基本手法,讲解“揉泥—拉坯—修坯”的简化步骤。孩子们在指导下揉塑陶泥、刻划花纹,将抽象的制瓷工艺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看着自己捏制的迷你瓷坯成型,小朋友们兴奋地说要刻上花纹,像故事里的青花瓷一样。

孩子们捏制瓷坯

此次活动通过“文化启蒙+沉浸式体验”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让参与儿童深入认知陶瓷元素相关知识,更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建立起对家乡非遗文化的认知。未来,“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实践团将继续深耕“非遗传承+文化赋能”模式,为文化振兴注入“瓷”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凯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