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遇‘践’九曲安澜,共‘履’绿韵新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4人,深入郑州黄河沿岸多个关键区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专项实践活动。团队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提升公众法治护河意识为核心使命,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母亲河畔。
▲图为实践队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普法进公园:点燃法治热情
7月5日,实践团队将首站设于人流密集的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团队成员组成普法小队,手持宣传资料,热情地向游客讲解《黄河保护法》的核心要义、立法背景及保护黄河生态的重要性。他们结合黄河历史变迁与生态保护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条文,让“保护母亲河,法治是基石”的理念深入人心。活动结束后,团队迅速梳理竞赛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制作成通俗易懂的解读专题,通过新媒体精准推送,持续延伸普法效果,努力让法律条文从“纸面”落到“心间”。
▲图为实践队员向游客讲解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深耕沿黄村:织密基层防护网
实践的中后期,团队化整为零,分组深入金水区马渡村、来童寨村、黄岗庙村等沿黄村落,开展“法润黄河”基层行。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成员们每日驻点,通过发放精心编制的普法宣传手册、一对一讲解、填写调研问卷等形式,向村民普及《黄河保护法》相关知识,重点阐释法律赋予公民的保护责任与义务。在黄岗庙村,团队特别策划了“讲好黄河故事”分享会,邀请村中长者、基层工作者讲述他们亲历的黄河变迁与保护故事,将法治精神融入生动的乡土叙事中,在情感共鸣中深化村民的法治认同和守护家园的责任感。
▲图为实践队员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净滩践初心:诠释法治担当
法治宣传不仅在于“言传”,更在于“身教”。在马渡黄河大堤和马渡村,团队多次组织并积极参与“河我一起,共护母亲河”净滩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身着统一服装,手持垃圾袋,顶着烈日沿河岸仔细清理塑料废弃物、烟头、包装袋等各类垃圾。鲜艳的队服和醒目的横幅以实际行动向周边村民和游客传递着保护河滩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人人可为的理念。每一次弯腰拾捡,都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共同保护”原则最直接的践行,有效激发了参与者和旁观者共同维护母亲河生态的责任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净滩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聚焦法治宣传主线,深入黄河岸边、走进百姓身边,通过扎实的宣讲、务实的行动和创新的传播,切实推动了《黄河保护法》在沿黄基层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为凝聚“依法治河、全民护河”的社会共识贡献了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守护母亲河安澜的时代召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买雨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