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 “百千万工程” 关于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助力文化传承的号召,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数智管理学院金鹰筑梦队(以下简称金鹰筑梦队)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精心策划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团队特别选取广东省阳江市代表性非遗项目 “织篢竹编技艺”,旨在通过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竹编技艺,激发其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 既为古老技艺注入青春活力,也为非遗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筑牢青少年根基。
百年技艺进校园,沉浸式体验启新篇
2025 年 7 月 9 日,金鹰筑梦队在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特邀“织篢竹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家龙老师,走进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中心小学,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夏日暑气难挡学生热情,邓老师的到来,让这门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竹编技艺,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古今对话拉近距离,非遗故事入人心
“大家看,这是用竹篾编的小船,以前我们祖辈还用竹编制品做农具、盛粮食呢!”课堂伊始,邓家龙老师带来的竹编小船、手提包、香囊等琳琅满目的精美作品,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结合自身从艺经历,讲述了织篢竹编在 90 年代前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历史,让学生们了解到这项古老技艺与生活是如此紧密联系,渗透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图为邓家龙老师在为学生讲解竹编
手把手教学传技艺,指尖流转显灵动
在实践环节中,邓老师现场示范竹编小船的制作过程。他取出准备好的竹篾,竹篾在他手中灵活翻飞,短短几分钟便勾勒出小船雏形,引得学生们阵阵惊叹。“来,试试‘抽一压一’的手法!”邓老师将自己总结出的方法教给每位同学。在邓老师和金鹰筑梦队成员的手把手指导下,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掌握编织技巧,竹篾慢慢变成了灵动的小船。
▲图为邓老师亲手教学生制作竹编小船
青春力量注活力,传承种子埋心间
本次活动不仅为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沉浸式的实践体验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到了非遗文化,成为非遗文化的感知者与传播者。正如邓家龙老师所说:“传承不是把技艺锁在博物馆里,而是让它走进生活,尤其是走进孩子的世界。” 在新一代的指尖流转中,百年竹编技艺正焕发新的生机,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金鹰筑梦队与非遗老师、学生们的大合照
金鹰筑梦队这次组织的非遗竹编进校园活动,是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团队希望通过 “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的形式,让更多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让古老的竹编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撰文 | 卢思彤
图片 | 谢桂淋、蔡文彪
审核 | 赵浩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浩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