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通山海助三农 青春执笔绘昔阳 山西财经大学“推普兴乡”实践队赴昔阳县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8 22: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牛睿喆、王卓玉、常佳颖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导语:山西财经大学“推普兴乡”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2日至5日在山西省昔阳县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融合红色基因传承、乡村产业发展、非遗文化保护与文旅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搭建青年体悟乡村变化、贡献智慧平台。

一、推普筑基强根本,语润童心筑未来​

乡村教育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先导性、内源性要素。实践队首站聚焦乡村教育振兴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深入大寨小学。队员肖彤创新运用“普通话小镇”与“语博”APP等数字化手段设计特色活动,并组织学生体验非遗漆扇制作,深情朗诵《最美昔阳红》,生动实践了“语润乡村”理念。队员雷嘉欣建议建立乡村小学常态化普通话推广机制,提升学生语言综合素养。此次活动彰显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并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了基层样本。

二、赓续血脉固信仰,红色基因永流传​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队专程赴“西峪惨案”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积极响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号召。村党支部原书记白树峰含泪追述以共产党员刘金荣为代表无畏牺牲的英勇事迹。全体队员肃立于叶剑英元帅题词的“西峪惨案烈士纪念碑”前,深切缅怀386位罹难同胞。这一堂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课,使青年学子深切感悟了历史的悲壮、和平的珍贵与信仰的伟力。

三、问道贤达明方向,乡村蝶变启新程

实践队专程拜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学习领会党领导下的乡村发展典范经验。郭凤莲生动阐释了新时代大寨依托红色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成功将农家乐、门店升级打造为民宿集群,118间民宿年创收480万元、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展现了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蓬勃活力。她深情寄语青年学子要“勤学善思笃行、锤炼过硬本领,主动挺膺在前,勇担时代重任”,为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指明了奋斗方向。

四、校地协同谋发展,文旅融合绘蓝图​

在服务乡村建设行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专题座谈会上,大寨镇副镇长赵华梅介绍,当地正以“千万工程”理念为引领,高标准打造“一院一特色、一屋一主题”窑洞民宿集群,着力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聚焦文旅赋能产业振兴,队员常佳颖提出“借力数字媒体技术,精心打造‘红色文化IP’,深挖地方特色,发展高质量乡村旅游”的建议,为地方落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提供了青年视角和智力支持。

五、深研产业献良策,特色兴农促增收​

紧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践队深入川口村蔬菜大棚开展产业调研。该村以“千万工程”为标杆,锚定大棚种植作为支柱产业。队员仇榆紫提出“丰富品种、打造品牌,探索深加工与农文旅融合”的发展建议,契合村情,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拓宽思路。体现了青年学子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

六、活化非遗承薪火,守正创新焕生机​

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座谈中,昔阳县文旅发展中心副主任赵茂融、文化馆馆长卢雪梅与实践队深入交流,就推动非遗传承与青年力量深度融合达成重要共识,初步规划了“非遗进校园”、共建青年非遗实践平台等合作方向。调研显示,昔阳县拥有各级非遗项目62项(含省级3项、市级15项)。实践队重点考察了布老虎、武式太极拳、足足马、路家峪拉话、农民画等代表性项目。

专访市级非遗布老虎传承人孔彦梅,深入探究其“坚守传统工艺精髓”与“创新产品表现形式”的传承发展路径。队员们建议“积极走进高校展演、善用新媒体矩阵传播”,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新动能。孔彦梅的实践深刻昭示,非遗保护传承必须扎民俗根,绽创新花,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七、整合资源赋新能,全域联动谋振兴​

在考察“那年昔阳70S”特色街区时,昔阳县文旅局局长王京梅阐述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资源整合愿景。立足昔阳县域发展定位与“红大寨、老街区、旧厂矿、古村落、好山水、闲院落”特色资源禀赋,实践队队长王卓玉提出深化构想:统筹红色历史底蕴与非遗文化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机制,积极引入高校智力资源与数字经济动能,以文化产业深度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充分激活资源潜能,推动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互融共兴,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服务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昔阳之行,是山西财经大学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务实行动。未来,山西财经大学将持续深化与昔阳县的战略协作,不断探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与创新模式,以青春之智慧、语言之力量,奋力照亮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征程,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乡村篇章贡献澎湃不息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卓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