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乌石镇草坪村开展实践学习

发布时间:2025-07-13 15: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宋薇 王达轩 吴培煜 魏华乐 张晨钰 季晨 蒋振涛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宋薇 王达轩 吴培煜 魏华乐 张晨钰 季晨)近日,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火车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资溪县乌石镇草坪村,通过探访知青博物馆,追溯奋斗岁月;参观乡村振兴馆,展望发展蓝图,在两个展馆的研学体验中感受资溪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变迁。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资溪知青博物馆在原旧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建设,保留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建筑特色。走进知青博物馆,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馆内陈列着泛黄的日记本、磨秃的锄头、以及毛主席语录等老物件,它们承载着知青们在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知青岁月励人心,寻觅足迹映初心。讲解员提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南昌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资溪,此后全国多地知青响应号召,扎根资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在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生产力、普及文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听着讲解员讲述老知青们时隔30年他们再次回到这里的故事,他们望着博物馆的墙上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感慨万千。老知青们把青春奉献给这片土地,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草坪村欣欣向荣,知青精神在这里接力传承。

怀着对知青们的敬佩之情,队员们移步至资溪县乡村振兴馆,“资溪是一块神奇而光荣的土地”,在过去,这里曾红旗漫卷,英雄鏖战。欣逢新时代,这里大力推行乡村振兴,焕发新兴活力,在实现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人才引领、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产业振兴。队员们首先参观的是馆内产业振兴板块,资溪县明确以面包食品为首位产业、竹木科技为主导的“1+1”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径,不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此外,资溪县还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依山傍水,形成了大觉山景区、大觉溪旅游区、真相乡村旅游区、野狼谷景区等系列景点。

人才振兴。资溪县高度重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秉持“以人才振兴为根本,坚持育引两手抓”的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发展之路。在乌石镇,从“田间地头”到“产业链末端”,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和技术能人正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注入活力与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振兴。资溪县在生态振兴方面不遗余力,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乌桐公路进行改造,围绕“探索乡村、体验真相”概念,高标准、大手笔打造了真相乡村精品旅游带,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组织振兴。接着实践队成员们了解到资溪县在组织振兴中,红旗党支部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1+1”产业模式,各村县党组织推动的苗木、林果、面包产业链等也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党建强链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伟力。

文化振兴。“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资溪县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扎实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推进,三措并举,巩固文化服务阵地;保护传统非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当地挖掘地方赣东畲族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队员们在此探索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智慧密码。

此次参观不仅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更坚定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资溪县的实践生动证明,唯有传承奋斗精神、立足本土特色、汇聚多方智慧,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振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