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陆敏霞)脚步丈量古村小径,志愿挥洒青春汗水,眼睛记录故事风景,相机定格难忘回忆。2024年7月13日,广东科技学院绿美广东绿韵古村焕新工程突击队带着热情与好奇开始下乡之旅。
启程古村
那片被岁月轻轻抚摸过的古村,仿佛每一砖、每一瓦都充满了故事。屋檐掩映的小径,静谧而深邃。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但时光无情,古村也需要呵护。为了守护这份独特的韵味,突击队队员们响应“绿美广东”发展理念,推动“百千万工程”发展,成立绿韵古村焕新工程突击队,深入古村调研。这不仅是希望古村能够修复的宣传,更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弘扬。
古村故事
江边村位于东莞市企石镇中部,这里是条古村,有许多古建筑,尤其在新围自然村,有沂川公祠、一江公祠、隐斋公祠、经国公祠、乐沼公祠、冠堂公祠、宜生家塾共7处,合计占地面积1995.73平方米,是江边村民纪念各房先祖的地方;冠堂公祠还是解放初期的东莞县第七区、第六区政府所在地,辖区有企石镇、园洲镇(今属博罗县辖)的全部,石排镇、桥头镇、谢岗镇、石龙镇的部分。
建筑群中最早的乐沼公祠、一江公祠和隐斋祠约建于明末清初,最晚的宜生家塾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这些建筑大多数是两进三开间院落式布局,硬山顶,灰塑梁脊,用红石或麻石作基础,砌青砖,内支石柱、木柱,精工建造;很多建筑在檐眉、墙壁及显著部位配置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1992年村民按照文物修复的要求,集资修葺村中最大的祠堂黄氏宗祠之后,冠堂公祠等祠堂、家塾也得到了小规模的保护性修复。这对以后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江边村过去是书香之地,富甲一方,名人辈出。较有名气的有,明抚州通判与海瑞至交的黄学伊、清两广提督黄少镜、清武解元黄龙韬、清受封“旨赏戴蓝翎”、“武魁”的黄佐贤和黄朝栋,民国时期塘厦中学的创始人黄达枢、解放军副军级干部黄兆提和黄志鹏,还有闻名东莞人称“黄大仙”的黄润福等都与江边村古建筑群有着渊源关系。
焕新行动
队员们深入古村,实地考察自然环境、建筑风格、民族风情等;搜集历史文献、地方志等资料,了解古村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与村民等进行深入访谈,收集她们对古村焕新工程的看法和建议。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古村现状的全面了解,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江边村,感受古村的魅力,让更多古建筑早日得到完善,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助力乡村发展,用青春汗水浇灌希望之田,筑梦青春“乡”约盛夏,让我们用青春之力,开启乡村实践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陆敏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