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俞金慧)盛夏蝉鸣,稻香四溢,实践团踏上暑期三下乡的征途,深入田间地头,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调研之旅。心怀助农之志,团队穿梭于绿意盎然的田野间,用脚步丈量土地,以智慧探索乡村振兴的奥秘。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团队对农业的深情;每一次调研,都旨在铺就一条通往丰收的助农之路。这个夏天,团队携手并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共绘农业新篇章!
团队简介
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四面环山,富硒的环境使其有“巴山药乡”“中国文化长寿之乡”之称。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其独特的口感和高营养价值使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需求量不断增长,推动了羊肚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羊肚菌+X”的循环轮种模式在湖北十堰、甘肃庆阳、江西九江、陕西汉中等多地实施,通过羊肚菌和其他作物的循环种植,实现土地的高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有效缓解连种障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队,考察镇坪当地的农业构成及羊肚菌种植意愿,旨在推广“羊肚菌+水稻”的轮种模式,促进镇坪农业产业发展。团队名称为“小小羊肚菌撑起致富伞——可呼‘硒’羊肚菌的助农之路”,由来自多个学院的15名成员组成,负责人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22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俞金慧,指导教师为薛璐。
(图为团队在安康镇坪曾家镇社区工厂前的合照 俞金慧 摄)
调研第一站——阳河村
暑期“三下乡”农业调研活动首站,团队走进了风景秀丽的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的阳河村。阳河村内山冈连绵,峰岭叠嶂,大巴山主脊横亘南部,形成了“两山夹一谷”的地貌。这种地形地势使得阳河村的种植土地多以“分散的坡地”为主,适合种植玉米、黄豆、香椿、中药材、茶叶等。
阳河村作为传统农业村落,其农业生产以玉米和黄豆的套种为主,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还通过“间作套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目前这些作物主要用于家庭自给自足,尚未大规模转化为经济收入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的经济增长。
(图为阳河村香椿种植大户杨先生为我们介绍“香椿+玉米”套种模式 俞金慧 摄)
值得一提的是,阳河村的香椿产业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香椿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市场青睐。近年来,阳河村充分利用当地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香椿种植,已初具规模。据调研了解,香椿种植不仅为产业大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
当地的香椿产业继承传统农业种植优势,有效利用套种模式。在产业大户长期的农业种植实验中,成功摸索出了香椿、玉米、大豆三种作物相结合的套种形式,现行收益显著。直至当今,香椿套种业已形成210亩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当地包括阳河村在内的三个村正在进行规模种植,两个村正在开展试点。香椿产业种植范围持续扩大,为老百姓创收不断发力。据香椿产业大户杨先生介绍,如今他所种植的香椿有产量,更有销量。阳河村香椿种植农业合作社已建立起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既有和像“盒马生鲜”这类大型商超以及其他工厂的线下对接,又有在抖音等电商平台的线上直播带货。香椿产业形成了相对多样且稳定的销路,香椿生产供不应求。
此外,阳河村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黄连、玄参、当归等中药材种植,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阳河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中药材当归 俞金慧 摄)
阳河村在农业发展方面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未来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金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