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陈秋霖) 2024年7月4日下午,青听兵说·卫国戍边实践团来到了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进行意义深刻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铭记卫国戍边英雄,讲好卫国戍边故事,大力践行和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争做新时代戍边人。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孙龙珍烈士之墓献花和白杨树枝 (摄/贾依娜)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鲜花寄托哀思,精神永垂不朽
活动的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孙龙珍烈士墓前,成员们手持鲜花和象征着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白杨树枝,肃穆而立。随着庄严的音乐响起,团员们上前献花,每一朵鲜花和白杨树枝都寄托着对这位英雄的无限缅怀与崇高的敬意。
图为孙龙珍民兵班的战士们在陈列馆为实践团做讲解 (摄/郭大川)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参观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 (摄/郭大川)
孙龙珍民兵班战士陈列馆讲解:历史在这里重现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孙龙珍民兵班战士的讲解,看着烈士无比珍贵的老照片,烈士牺牲的场景仿佛又重现眼前,实践团的成员们泪湿了眼眸,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如今安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念。事后,队长郭大川说:“戍边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舍小家为大家,我真切体会到了孙龙珍烈士艰苦的斗争环境和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铭记卫国戍边英雄,讲好卫国戍边故事,大力践行和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争做新时代戍边人。”
图为实践团成员孙艺对民兵班副班长进行访谈 (摄/郭大川)
访谈孙龙珍民兵班战士:聆听他们的故事
陈列馆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有幸采访了孙龙珍民兵班的副班长。在访谈中,副班长讲述了孙龙珍烈士的事迹以及自己如何继承先辈遗志,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故事。她眼含泪水地说到:“1969年6月10日,苏联军队巡逻官兵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强行绑架了正在放牧的一六一团职工张成山,怀有6个月身孕的孙龙珍也毫不犹豫地扛起铁锹加入了营救队伍。当她赶到出事地点时,不远处苏联哨所里突然射出密集的子弹,其中一颗子弹从孙龙珍的左腹穿入,生命定格在了29岁,如今,祖国早已国富民强,愿她可以安息。我们孙龙珍民兵班的百余名女民兵必定会如同白杨一样扎根在巴尔鲁克山,守卫着祖国的边境安全。”这些普通而又伟大的战士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担当。听着他们的讲述,队员们都热泪盈眶,深深地为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所感动。
青听兵说·卫国戍边实践团感悟分享:心灵受到洗礼
刘新磊老师活动总结说,“我们要向兵团榜样孙龙珍学习,学习她“青春献边疆,生命铸忠魂”的精神,学习她“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团队成员张琪也激动地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向英雄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栋梁。”
图为青听兵说·卫国戍边实践团在孙龙珍民兵班前与战士们的合影 (摄/贾依娜)
通过本次活动,青年们进一步增强了对一六一团的了解,从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引导教育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青听兵说·卫国戍边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更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用心倾听那些默默守护我们的英雄们的故事。
(文/陈秋霖 摄/郭大川 贾依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秋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